電子行業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趙曉光對于中國電子行業的觀點,闡述如下:
一、過去中國的優勢在于整機代工、兩個企業占據、從下往上的發展斷檔,但我們看到最近兩年在模組行業有非常大的發展,與模組相關的都占據了第一第二的地位,鋰電池、聲學、攝像頭模組,隨著模組發展起來,再往上發展就有非常好的對接,帶來了發展機會。
二、中國的產業發展都講個紅利,最大的就是勞動力紅利、環境污染紅利,現在一去不返;另外一個紅利,小米發展起來,把人才資本化,為我所用,利用了人才資本化紅利。小米首先是蘋果那批人策劃,然后是MOTO、谷歌那批人策劃,提供了大量人才。
三、市場的環境,智能機三星被打趴下,前五名有四個中國產商,市場空間可觀,國外很多好的技術愿意賣給中國廠商,因為中國制造起來了。
四、過去兩年,資本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資金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這些因素在未來幾年是可以持續的,現在我們做研究的價值是為了搭建一個平臺,產業整合等。
另外一點就是要涉及到行業觀點,谷歌一季度收入只有19%的增長,利潤只有3%的增長。亞馬遜一季度營收也只有23%的增長。過去幾年,是移動互聯網的邏輯,現在軟的企業增速都在減緩。看科技行業要從數據流角度看,怎么拿到數據、怎么處理。數據來源都是智能手機,現在智能手機產業的數據跟過去沒區別,今年全球70%的人都用智能手機,數據流遇到瓶頸了,所以互聯網企業沒有更多數據來源了,無米之源。看科技行業第二個是從人的需求角度,從大的角度,娛樂、辦公、醫療、支付等,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點,小米初期把握社交需求點。人的需求還遠遠沒滿足,怎么解決需求。目前的瓶頸在于智能手機的數據,所以現在要挖更多的數據。
挖更多數據的方法——使用更多的傳感器
1.是移動支付NFC,從NXP角度看,估計今年整個NFC采購量超過1億片。三星使用NFC但不搭建生態系統,蘋果與ibeacon結合搭建支付服務、iWatch又可捕捉健康醫療數據。以前硬軟分離,未來是一體化硬軟結合。當蘋果把NFC和傳感器結合,就可以顛覆保險、廣告行業。
2.通過更多的終端,讓不智能的終端變得智能,從而來捕捉數據。
3.手表,有個索尼的專家跳到蘋果,覺得領先索尼至少三年。
4.眼鏡,谷歌內部有分歧,沒有解決消費者根本需求,沒解決粘性問題。
看好蘋果的原因
原因一:蘋果是千億級別的公司,看重家庭領域被看重,巨頭紛紛都對家庭下手。未來崛起的廠商絕不是家電、機頂盒廠商。在家庭中起來的企業會是攝像頭、音箱公司。攝像頭虛擬辦公、醫療等都要從攝像頭入手。蘋果收購BEATS,要推動音箱行業;另外通過汽車的智能化獲得更多的數據,現在的車聯網都是瞎扯。科技行業通過傳感器的革命,捕捉更多數據來推動發展。
原因二:在這個浪潮中,蘋果會成為領頭者,蘋果的領先優勢就在于擁有全球最好的供應鏈。蘋果在過去幾年申請的專利、做的并購,都挖了大量的人才。
原因三:平臺整合+入口整合,贏家通吃。
原因四:蘋果具有產品、供應鏈和大數據三大護城河。包括iwatch、iTV、藍牙耳機/智能耳機。之所以看好耳機行業,是可以通過耳機測心跳、心率等,耳機更有活力和生命力。憑借諸多因素智能音箱這個行業一定會被顛覆,因為這個行業太掙錢。而對于聲學來講,其實也是蘋果的護城河,可以稱之為最豐富的數據金礦。
蘋果服務生態體系擴大為Carplay/siri/ibeacon和healthbook,三年以后,谷歌在硬件上難以作為,三星也往下走。在此建議是:干些新的東西,先發優勢、規模效應,一定要掌握別人沒干的東西;干日本人干的事情,我們一旦時機成熟,就可以干掉日本;找蘋果供應商合作,可以討論與他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