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粉絲營銷是商家運營手段之一。特別把小米用到極致后,手機廠商紛紛將粉絲營銷作為互聯網營銷策略的核心來打造。然而,就在各手機廠商都在享受自己手機品牌粉絲文化帶來的快感時,危機悄然降臨,粉絲營銷的局面有些失控了。
1、“饑餓營銷”的失控
追溯國內手機廠商的粉絲營銷史,黃章及魅族手機應該是最早帶入中國的,而后才是小米、錘子等一眾互聯網手機廠商的跟風,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鼻祖:蘋果。而蘋果也是業界公認的最擅長饑餓營銷企業,而在國內小米更好的繼承了他的衣缽。
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小米、錘子、魅族等手機廠商的粉絲營銷策略屢屢受到媒體和公眾的質疑。這不能不讓我們深思,也不能不使得正在做粉絲營銷的企業警醒。粉絲營銷究竟怎么了?為何會激起媒體和公眾如此大的反抗情緒?
甚至在前段時間,連萬達公子王思聰都在微博上喊話:“小米抄襲都能抄出優越感?靠饑餓營銷和假數據來騙腦殘,你們除了抄和炒還會什么?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臉讓我更加堅定得做一個米黑。”按理說,作為土豪公子,王思聰絕對不會是米粉,或許他只是想借勢營銷自己,但他的微博表達的幾個問題確實是代表著一直以來媒體和公眾質疑小米的幾個痛點,特別是“饑餓營銷”更是小米從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詬病的地方。
特別是發展到今天,饑餓營銷的負作用漸漸顯現。在一次次被饑餓營銷消遣之后,粉絲們開始不甘心被“愚弄”,由粉轉為黑。焦急等待一個星期之后,犧牲午休的時間用來搶購一臺手機,然后是排隊、刷新、等待,最后頁面跳出的是手機已經售罄的頁面,如此重復兩三個周,再有耐心的人也會失去耐心,最后忍不住罵聲娘然后轉身成為“終身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