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人民網創投·區塊鏈“鏈·未來,2018春季區塊鏈技術論壇”在人民日報新媒體大樓舉辦,Ruff Chain的創始人Roy Li受邀參加此次活動,并作為嘉賓在會場和大家分享關于區塊鏈在物聯網場景下的使用。
2018春季區塊鏈技術論壇現場
Ruff Chain的創始人Roy Li
Roy Li 在開場前就聊到,在區塊鏈世界中,認知升級是最首要的,雖然今天自己是三點鐘群的輪值群主,更希望通過人民創投的活動,為小白用戶普及區塊鏈的知識。
關于當前區塊鏈在物聯中的應用實踐,Roy Li 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觀點闡述:
并不是所有的數據都適合上鏈
與外界熱鬧非凡的“區塊鏈能夠改變世界”的觀點不同,Roy Li認為,物聯網中并不是所有數據都適合上鏈。雖然數據不可篡改的理想非常美好,但龐大信息數據的存儲和流轉成本,是區塊鏈的分布式數據庫無法承擔的。
“誰說了什么話,發了什么消息,這樣的數據,并不適合區塊鏈。”Roy Li解釋,傳統互聯網產品的數據,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兩類,表現層的信息網絡,和后端的價值網絡。雖然表現層的數據占到99%,甚至可能更多,但價值網絡的數據在物聯網中則更能產生價值。
比如人們常見的摩拜屬于廣域物聯網,而Ruff正在接入的光伏電站則屬于局域物聯網,他們的數據信息就屬于價值網絡。而保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就十分有價值。以物流中物品稱重為例,這些依靠人工測量和記錄的信息,極有可能因為人的工作狀態及當下情緒,產生偏差。
因此,Ruff Chain 采取的是在末端使用無人化的方式運作,利用邊緣節點采取數據,然后把其他最有價值的、需要保證絕對的一致性的、可以用于價值流轉和價值流通的數據進行上鏈。
“區塊鏈的本質不是提升生產力,而是改善生產關系,是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Roy Li繼續解釋了通過區塊鏈解決“雙花”及數據孤島的問題。
區塊鏈共識算法的選擇由應用場景決定
在企業級應用的時候,往往需要面對“到底使用什么樣的算法?”等問題,包括目前很多區塊鏈技術都會涉及到共識算法的選擇問題。
“這個也要看面對的應用場景,如果你面對的場景對中心化非常低,你要保證足夠強的安全性,我第一個建議你不要用 PDBFT,因為拜占庭容錯,看似容錯率比較強,但是節點多就不太好使了。因為它跟節點數量的平方成正比。”Roy Li 對共識算法的選擇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同時,他進一步解釋,Ruff Chain使用DPOS作為共識算法,并不代表DPOS就是最安全的,僅僅是因為DPOS最適合物聯網場景。
因此,共識算法的選擇是基于你的應用場景決定,如果對于一致性有很強的要求,那么就需要保證足夠的安全性。例如在金融領域,用中心化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時候,經常用專用的硬件做到強隔離,一個應用就有一個硬件。
物聯網的核心是如何對物體進行抽象
在實際的物聯網場景中,我們面臨的設備是一千個以上的廠家,每個廠商都有多種型號的數據,這些數據都不一樣,因此你如何對這些物體進行抽象,對你所需要的數據進行抽象,這是物聯網應用層要去解決的問題。
物聯網端的數據偏向后端,兼容不同的設備和數據結構,就顯得尤為重要,Ruff 做了四年時間,才做到能兼容市面上比較多的設備,因此,這的確是一個比較浩大的工程。
所以,在 Ruff Chain 之上是有一個硬件的抽象層,可以把所有的硬件全部抽象出來,這樣數據在上鏈的時候就不需要把一個高電頻、低電頻的信號量存起來。此外,在Ruff Chain 之上還做了一點:基于這部分節點變成為輕節點。因為嵌入式的設備存儲空間不會很大,光一個狀態可能就記不起來了,這些設備可以進行驗證,在中間被設置起來。
“Ruff的OS保證了邊緣數據的采集,并且確保沒有人工干涉,進而把相對干凈的數據上鏈,并且提供相應接口,還能和其他的鏈進行數據交互合。”Roy Li解釋道。
當越來越多工業物聯網設備接入Ruff后,保理業務和供應鏈金融都能夠基于鏈上的數據,實現資產證券化,發行ABS。
“傳統生產型企業是比古典互聯網更古典的概念。也許,是時候讓物聯網借助區塊鏈技術,幫助傳統企業,實現彎道超車了。”-- Roy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