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SACD簡介
1.什么是SACD
CD的問世,可以認為是音樂重放領域中最令人激動的事件之一,它將音樂表演帶到了一個新的境界。近些年來,一些要求苛刻的聽眾對重放聲音的音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為如此,飛利浦和Sony(CD的發明者)開發出了超級聲頻CD(SACD)。SACD采用了最先進的DSD技術,使重放的音質更為出色,將現場演出的所有細節還原得淋漓盡致。該技術接近于重放原始的模擬波形,從而得到清晰和更為自然的聲音,將音樂表演的臨場感和情感交流都表現得極為真實。由于采用了比CD高64倍的采樣頻率,所以SACD可以重放出極為純正和自然的聲音—不論是雙聲道立體聲還是多聲道記錄的聲音。
2.為什么要開發SACD
SACD是CD的一場邏輯上的革命,它給聲頻產業帶來了美好的發展前景。SACD復合光盤為音樂專輯到零售商這一環節中的每一個與光盤相關的產業都帶來了許多發展機遇。這是因為SACD復合光盤能在SACD播放機上播放出具有極佳的音質的聲音,同時這種光盤也能在現有的任何CD機上進行正常的播放。
二 SACD與其他相關聲頻格式的功能比較,見表一:
表一
三 SACD格式簡介
不論是在民用還是在專業領域,飛利浦和Sony都是聲音記錄和重放技術方面最具創新意識的先驅。例如,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們就成功地推出了CD這一世界上第一臺民用數字聲頻格式。CD以脈沖編碼調制(PCM)技術為基礎,將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集于一身,成為播放音樂最為友好的民用格式,很快CD便成為預錄音樂節目最成功的記錄載體。至今已經在世界范圍發售了8億臺CD播放機,而軟件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140億盤。盡管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但是人們一直在探尋具有更高分辨力的數字聲頻技術。其目的是找到能夠滿足音樂領域非常高質量的要求,并且能讓最苛刻的聽眾滿意的數字音樂載體。
為了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就要求有一個全新的聲頻記錄和重放方案。為此飛利浦和Sony提出了SACD這樣一種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采用了直接流數字(DSD)信號處理技術。這種信號處理技術原本是為珍貴的模擬主版磁帶進行數字建檔而開發的。
DSD是基于1比特菲調制原理開發的處理技術,它使用的采樣頻率是2.8224MHz(相當于CD使用的44.1kHz采樣頻率的64倍)。該技術使得SACD的可使用帶寬達到100kHz, 信噪比達到120dB。最終的DSD數據流比PCM調制的數據流更加接近于原始模擬信號。
SACD在所有的聲道上均使用了DSD技術。在多聲道盤片中,共有8個聲軌(多聲道的6個聲道和雙聲道的2個立體聲聲道)存儲在光盤上。SACD的技術指標中規定,所有聲道中的聲頻信號是完全分立的。正是由于采用了DSD技術作為SACD的技術基礎,飛利浦和Sony才能夠為民用市場和音樂界提供具有無與倫比音質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