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新威馳上市,媒體對于這款車其他方面的評價都還不錯,例如討巧的外觀內飾,空間依舊給力,新發動機技術含量和實際表現都可圈可點等等。唯獨有一項爭議頗大,那就是它的4AT變速器。
直觀看,擋位數就夠嗆。大眾、通用都6AT了,日產是CVT,本田也是5AT,最后上市且全新開發的威馳還是4AT實在有點拿不出手。但反過來,一方面豐田官方說這是新的i-Super AT變速器,另一方面新威馳這款變速器的實際表現也的確是過得去。那么,到底該怎么看待這個i-Super AT呢?
擋位數雖少,但技術確實是按照新型變速器來的
在之前我們討論多擋位變速器技術的時候提到過一點,即目前新推出的8AT、9AT之類,核心優勢不光是擋位數多,而是在設計理念上與過去有所不同。
過去由于發動機的動力有限,再加上換擋伺服機構的一些因素影響,AT變速器對于液力變矩器的依賴性很大。液力變矩器的存在不僅僅是起到換擋緩沖作用,它的變矩作用同樣是不可忽略的。在發動機扭力不夠的情況下,不一定非要減擋,通過液力變矩器的扭矩放大效應就能得到緩解,從而減少換擋頻率,提高平順性。
然而液力變矩器有一個致命缺陷,就是效率低,俗稱“吃功率”。直接反應一個是影響加速性,二一個是增加油耗。過去的AT總能比MT百公里高一升油,絕大部分要“歸功于此”。新型變速器最大的變化,就是增加了液力變矩器鎖死機構的工作頻率,從而讓變速器更多地處于硬連接狀態,從而提升動力和降低油耗。
之前我們說過,多擋位變速器非常符合這項改進,但傳統的4AT卻難以做到。豐田的這臺i-Super AT,在設計思路上就是按照新型變速器來的。也就是說,設計者會將變矩器鎖止的時間提前、頻率提高,從而達到提升傳動效率的目的。按照工信部的油耗,新威馳的AT油耗為5.6升/100公里(1.3L)和5.7升/100公里(1.5L),這個水平已經很理想了。
由于擋位數沒有增加,這樣的設計勢必導致換擋沖擊加大。豐田為此設計了新型的扭矩減震器來緩解,實際效果也的確不錯。除了因為擋位數少會必不可少地導致轉速落差較大增加噪音之外,換擋沖擊并不會比那些5AT、6AT大。
這種做法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獲得較小的體積和重量,這對于小型車的設計來說很有價值。根據豐田給出的數據,i-Super AT比老威馳的4AT輕了1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