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某一些方面人類是遠遠比不上動物的,像是動物可以自由的飛行、還可以在海洋中暢游。但是人類有人類的聰明之處,人類懂的借助外力來實現自己的需求,就像是人類想要探測深海的奧秘,就可以讓海豹攜帶海洋傳感器到深海中經行探測這是不是很神奇呢,下面小編就來具體的介紹一下吧。
動物的“超能力”幫上人類的忙最近,一項史無前例的太平洋深海跟蹤探測項目(簡稱托普項目)正處于實施階段。托普項目的一個研究者、加州蒙特瑞海岸海族館的蘭迪科楚瓦說:“使用衛星拍攝的圖片,我們只能看到海洋表面,看不到任何有關內部結構的情況?!庇辛送衅枕椖?,就可以通過動物收集衛星或固定的海洋浮標所無法得到的信息。該項目選取20種海洋動物,如鯨、海龜、海豹、海鳥、鯊魚、烏賊、金槍魚等,每種都取若干個體,科學家給這些總數達到4000的海洋動物身上裝上用于收集數據的傳感器。在數據收集譜的另一端則是另外一些收集數據的衛星信息傳送桿,傳感器只收集少量的數據,在動物浮上海面時用短脈沖群卸載數據并立即送入衛星。托普項目是迄今為止“雇傭”野生動物收集海洋信息規模最大的一次,這些信息有些是關于動物自身的,有些則是關于幾千英尺深的海底世界的。
體型如轎車大小的海豹是海洋傳感器的理想平臺。海豹可以在海洋任何一個地方活動,并且每天平均會潛水60次。裝備上溫度和深度傳感器以后,海豹每天都可以從60個不同的位置收集60個溫度和深度的數據,最深可達海面以下600米。海豹們每年都守時守信地游回同一個海岸,在海灘上蛻下一層鑲嵌著傳感器的皮,這樣,滿載數據的傳感器被留在了海灘上,科學家很容易就能將傳感器回收。
傳感器大有學問二十多年來,海洋生物學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及改進將感應器固定在動物身上的裝置。最初的深度測量裝置是利用試管粉末隨深度變濕的原理,但是現在,電腦縮微技術的進步使感應器變成了帶有記憶和傳送信息功能的先進電子器材。
衛星傳感器通常都是用外科手術釘釘在動物的背部或是背鰭上。負責安裝傳感器的研究人員說,鯨對于傳感器本身的反應倒不是很大,只是固定桿撞擊水面所產生的響聲讓它們煩躁不安。
除了安裝在大海豹身上的傳感器以外,其它的傳感器都有丟失的可能。所以傳感器的設計要符合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身體構造,并且要兼顧被回收的可能性??蓷壥絺鞲衅鞯囊粋€絕妙例子是安裝在烏賊和金槍魚身上的線狀傳感器,這種傳感器體積小,成本低。傳感器被巧妙地嵌入這些動物的腹部,受到它們皮肉的直接保護,所以不僅可以測量水溫,也可測量動物的體溫。動物的身體如何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自然也極易由兩組數據聯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