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簡述
除顫器表明了醫療保健未來的發展方向。這種設備已成為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術,但就在幾年前,只有醫院和救護車才會配備,而且也只有經過專門培訓的專業醫護人員才會使用。有些人對除顫器的作用還持懷疑態度。想象一下,如果一名同事突然捂住自己的胸口,然后倒在地上,旁邊未受過專門培訓的員工會怎么做呢?肯定是趕緊跑到柜子邊,砸碎玻璃,取出除顫器的《快速入門指南》,并快速瀏覽,了解各種連接、控制以及預防措施。同時,病人還在地上忍受著病痛的折磨。與此同時,施救者的腦子里會閃現醫療劇中無數個類似的場景,在這樣的場景中通常是醫生給自己或護士而不是患者除顫。但在現實中卻沒這么戲劇化,醫療技術已經走出醫院并進入工作場所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工作場所的除顫器
這類除顫器會通過語音或圖表向從未使用過除顫器的用戶說明具體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正確使用監護儀和導聯開關。機器隨后會根據患者情況確定適用的電量,防止新手在救助患者時傷到自己。當急救醫護人員到達后,他們可以連接除顫器并下載里面存儲的數據,以便將數據帶回醫院供醫生查看分析。
醫療保健設備的發展方向
上文講述的故事表明了家用電子醫療保健技術的前景及面臨的挑戰,醫療設備不再局限于臨床應用,而是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類設備包括:健康輔助裝置(如手機上的卡路里計算器應用程序或跑步機上的心率監護儀)、維持生命的輸液泵、長期記錄數據的生命體征監測儀以及急救設備(如除顫器)等。為了讓醫療監護和用藥設備走進家庭,它們應具備以下特征:
1. 便攜性:功率小、功耗低,便于老年患者攜帶(附文:《電源技術助力全民移動醫療》)。
2. 智能化:設備可根據所獲得的監控信息確保其配置的正確性,從而完成目標任務或在需要緊急處理時給予提醒。
3. 安全性:設備的安全性設計必須達到醫院內配備的舊款產品的水平,以保證未接受過培訓的人員使用設備時在用電和操作方面的安全。
4. 連接性:可輕松編程、更新和讀取數據。這些設備必須能夠與非醫療設備(如商用聯網計算機等)相連,以便與遠程醫療設施進行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