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應用產品市場正直火熱之時,越來越智能手表、運動手環等智能裝置被研發,但對應這些穿戴設備的設計需求就出了問題,顯示元件的選擇是研發人員一大困擾。隨著小尺寸顯示器選擇方案增多,像LCD、AMOLED、EPD、MEMS等不同方案穿戴應用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根據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估計,2014年全球智慧型穿戴式顯示裝置市場營收可達57億美元,2017年全球營收上看183億美元!PIDA預期,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行動裝置帶起中/小型顯示器需求后,由智慧手環、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裝置所需的小型穿戴用顯示器元件,也將成為顯示器市場新興應用熱潮,相對應的顯示技術與市場需求將會因此暴增。
LG G Watch號稱具備always-on display技術,可大幅提升電池續航力。
穿戴裝置市場增溫 連帶刺激小型屏幕技術與需求
繼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熱潮之后,穿戴裝置成為近年討論熱絡的新市場。由于穿戴式產品概念還在起步階段,雖有智能手環、智能手表等概念產品推出,逐漸建構穿戴式產品的應用架構,但實際上在穿戴應用設計前提下,也帶起顯示裝置的新需求,例如要求更輕、更薄、更省電、可卷曲,甚至是曲面屏幕(Curved Display)設計,都成為新一代穿戴應用產品顯示方案的元件要求。
現有市面上的穿戴裝置,大多為了呼應穿戴應用需求,必須在產品外型上盡可能達到人體工學設計要求,例如配合手腕的曲面設計,穿戴裝置關鍵的PCB、電池模組都可以搭配設計成曲面造型,達到更容易“穿戴”的設計要求,而產品結構、外觀需能自然貼合身體或手腕曲線外,在產品工業設計驅動下,也帶動了對小尺寸曲面屏幕或是可撓式屏幕的應用需求。
穿戴裝置應用屏幕 以特殊外型、節能、薄化優先考量
實際上,現有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等穿戴式運算產品,其實在產品的功能性并不強,運算性能與加值應用頂多僅能作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輔助設備,而其顯示功能礙于屏幕尺寸小,大多僅能搭配即時顯示智能通訊裝置的簡訊、SNS/SMS訊息,或是簡單的計步數字、運動數據、生理數據等資訊呈現,顯示的資料量并不高,因此在穿戴裝置的顯示器需求并不以高解析度為優先,反而會將規格重點擺在顯示元件的厚度、功耗、顯示效果與特殊形狀設計要求等。
尤其是特殊構型方面的支援,先前說到,穿戴設備屏幕需求往往因為設備的可用空間小,導致顯示屏幕也不能用太大的元件,相對限制穿戴裝置同時可顯示的資訊量;若是裝置的可使用面積更小的穿戴設計產品,能裝載的顯示器就小得可憐,影響了產品的應用價值。此時曲面設計或是可撓式的屏幕元件,就可以順著穿戴裝置產品的曲線延伸顯示區塊,進一步擴展穿戴裝置的實用價值,甚至智能手表帶起延續傳統圓形表身設計所需的圓形小型顯示器,也會因為智能手表顯示需要帶動更多產品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