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紅透半邊天的小米想要進軍國際市場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了,但是卻有一個問題阻擋在了小米面前,那就是海外市場的專利訴訟問題。為了規避將在海外市場發展當中所要遇到的專利問題,小米選擇了和國產手機芯片商聯芯科技合作,兩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一個新的公司,而后分別負責手機芯片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雖然小米的產品在國內的市場當中炙手可熱,但實際上,小米在通信核心專利儲備上幾乎為零,有一些屬于外觀設計之類的次要專利,而一旦向海外擴張,該公司并沒有足夠的知識產權與其他智能機制造商達成專利交叉授權協議。
欲成立合資公司
早在幾個月之前,雷軍和一部分高層已經開始和聯芯科技的總裁錢國良進行接觸。并達成一定合作意向。此后,雷軍等還與大唐電信(聯芯科技母公司)集團董事長真才基就合作交換了意見,最終已達成一致。
根據爆料,目前雙方的談判已經進入到最后階段。已經開始對持股和投資金額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談判。有接近談判的內部人士透露,小米公司將持股51%,聯芯科技持股49%。不過,這一消息并未得到雙方的證實。
聯芯科技是國內芯片市場中實力較為雄厚的一家企業,其總部位于上海,是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在集成電路設計板塊的核心企業,專業從事2G/3G/4G移動互聯網終端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供3G/4G移動終端芯片及解決方案。其與大唐微電子等公司一并構成了大唐半導體統一運營平臺,該平臺以芯片設計為核心,圍繞智能終端芯片、安全芯片、汽車電子芯片等領域展開業務。
兩家公司并非首度合作,紅米使用的就是聯芯科技所提供的芯片,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沒有上市進行銷售。根據消息人士透露,除了此次戰略層面的合作之外,基于聯芯科技LC1860的紅米TD-LTE 4G手機將很快面市,但初期依然是三模,五模需要到明年商用。
小米在害怕什么?
在小米在國內呼風喚雨之后,雷軍的目光開始投向一些中南亞國家,如巴西和印度等,不僅如此,小米還宣布將在2015年實現1億部手機的目標銷量。不過,國外成熟市場對專利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遠比國內高,在國內靠營銷模式躥紅的小米,僅憑這一條腿顯然在海外難以立足。
并且長期被小米借鑒的蘋果也表示了對小米模式的不滿,認為這完全不是致敬,而是抄襲。盡管小米還沒有進入北美及歐洲等重要的智能手機市場,但向來不吝嗇揮舞專利大棒的海外巨頭絕不會允許小米這樣的公司“胡作非為”,蘋果就是一個嚴厲的警告。
但是目前小米的市場仍舊以專利意識較為薄弱的國家為重點,其次主要還有高通背后的專利反授權在起著重要保護作用。如果高通的專利保護消失,那么專利池深厚的中興華為將因此受益,而小米錘子等新興品牌或因基礎通信專利的缺失而造成成本增加,并遭遇不斷的專利訴訟。
高通案已經接近尾聲,無論其最終將面對多少金額的罰款,取消其專利反授權已經成為事實。從這一層面來看,小米意識到自己未來的專利短板,拉攏聯芯科技則是提前防御。
而對聯芯科技來說,小米手機的出貨量相對較大,其正好能夠借此可提升芯片規模,從而提升市場份額,與展訊、MTK進行對抗;而小米則是為了專利儲備,一旦高通結案沒有了專利反授權保護,小米等類似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必將面臨接踵而來的專利訴訟,‘中華酷聯’等傳統手機商顯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在專利發明的授權數方面,蘋果是小米的48倍,小米僅有10項專利在冊。如果和國產傳統手機廠商比,占據絕大部分專利份額的“中華酷聯”是小米的上百倍,尤其中興華為超過千倍。2013年,華為的專利數量為71903項,累計申請中國專利44168件,其發明專利授權量已連續7年排名世界第一,而小米總共只有1141項。
在專利的類別劃分中,與外觀、功能等專利相比,發明專利的申請是最為困難的,申請流程也是最為漫長的。同樣在競爭比拼時,發明專利的殺傷力或防御能力也強。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國產手機廠商中,像小米這樣的互聯網手機有很多,由于成立時間較短,小米公司的專利儲備相對較少。一旦專利訴訟到來,基本難以招架。而專利儲備需要持續、大量資金投入研發,短期對小米還尚可,但長期則會入不敷出。所以說,小米在全球市場上正面對著違反專利權的深潭虎穴。
目前小米科技的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已經前往硅谷,此行的目的當中,對新產品的準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解北美市場的專利規則并伺機需求合作。
至于小米能夠順利建立起此道防御,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積累的過程,小米想要在短期內迅速完成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是也不排除前期投入過大,導致最后后勁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