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被中國政府列為嚴重失信企業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人們都知道蘋果似乎攤上了什么大事,但是對具體的情況卻并不是非常了解,那么蘋果究竟是遇到了什么情況呢?根據報道,蘋果引火燒身的原因是其在2014年度提交的兩份報告中的數據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因此引起了我國政府的注意。
據悉,在2014年中蘋果向政府提交的《財務狀況》、《批發和零售業商品購進、銷售和庫存》報告中的數據存在較大差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七條。出現較大差錯的數據為“本年應交增值稅”、“本年應付職工薪酬(本年貸方累計發生額)”、“本年商品銷售額”。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及第二款的規定,對蘋果電子處以警告并伍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為了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國家統計局于2014年底制定了《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暫行辦法》。2015年7月,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蘋果電子產品商貿(北京)有限公司進行現場執法檢查,并于2015年10月出具上述調查內容及處罰決定,蘋果電子已繳清罰款。《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暫行辦法》第七條規定,失信企業信息公示期限為1年。這也就意味著,蘋果公司將在中國被“拉黑”一年的時間。
據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披露,蘋果電子產品商貿(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投資人為愛爾蘭蘋果公司。此前觀察者網曾報道,蘋果、谷歌在內等多家美國跨國公司在愛爾蘭設立公司,以利用當地低稅率達到避稅目的。目前,英國、法國、意大利已對這些大公司采取措施,對其避稅行為予以懲罰。
蘋果在華的任性不止一次,2016年4月,蘋果公司的在線書店和影視服務在中國上線僅6個月就被中國監管部門關閉。2013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報道,蘋果公司在針對中國用戶實施雙重標準,三包縮水,面對置疑我行我素,挑戰中國法律。中國政府正在加強對境內美國企業經營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