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復旦大學“生涯領航,指引未來”生涯活動月系列講座上,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平臺BOSS直聘研究院院長常濛受邀為同學們帶來《第一份工作應該如何“選風口”》的數據分享。在交流互動環節,這些“95后”學子們爭相提問,“我有一個問題,如果我入職了一個崗位,怎么樣才能判斷這個崗位適不適合我?”“常院長,面對一個創業型小公司提供的薪酬較高的崗位,和一個大公司提供的薪酬一般的崗位,我應該怎么選?”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能力與崗位之間“契合度”的問題,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BOSS直聘數據研究院院長常濛演講現場照片
常濛院長在數據分享中指出,2018年第三季度企業招聘需求依然旺盛,人才需求比第二季度同比增長20.9%,比2017年第三季度環比增長36.5%。該數據有力駁斥了“求職寒冬將至”的說法,也給在座的同學們吃下一顆定心丸。BOSS直聘平臺數據顯示,過去兩年中企業需求增幅最大的10個技能包括人工智能、自動化、Golang、算法、圖像處理、自然語言處理、Hive、深度學習、數據處理、自動化測試。
同時,BOSS直聘研究院常濛院長指出,最近的5年里,就業“風口”一直在動態變化,如2014年的風口領域有“出行”、“內容創業”、“APP”;2015年有“本地生活”、“語音識別”、“跨境電商”;2016年的“教育/知識付費”、“自動駕駛”、“新零售”;2017年的“醫療健康”、“消費升級”,2018年“區塊鏈”、“電競”、“5G”等。透過風口的變化,可以看出背后的企業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共享經濟、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企業發展仍在蓬勃和壯大,而VR/AR、共享單車、無人貨架等原來的風口興起后已迅速消失。
“95后”學子圍繞常濛院長提問
如何把準就業風口,常濛院長表示:“大家在選擇進入哪個行業、應聘哪個崗位之前,首先跟準大方向,其次自己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最后要盡力做垂直領域的專家,認知層面的通才。未來只有那些能極大提升企業效率、極大降低企業成本的崗位和部門,會具有強勁的競爭力,我們都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這些崗位和這些部門的優秀者。”常濛院長同時對學生提出“判斷一個崗位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的問題作出了回答:“應該給自己半年到一年的觀察期,不要太早下定論。如果持續半年時間,你每天上班的心情都特別沮喪,這時需要評判你所在的這個部門是否能幫助企業極大地提升效率、極大地降低成本,綜合權衡后再決定是否離開。”常濛院長告訴在座的學子們,應屆生最大的優勢,就是有著極低的“試錯成本”,可以足夠從容地去真正發現自己興趣和工作之間的結合點。
就業講座結束后合影照片
除了與復旦學子對話,常濛院長一行當日還到訪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并與該校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團隊進行專題對話,就“人口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如何透過新型互聯網招聘平臺積累的大量數據,觀察探討青年人口就業特征的變遷,人口流動與產業結構匹配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影響等,雙方充分交流關于人口和就業研究數據的看法,并為未來BOSS直聘與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可能的研究合作打下良好基礎。